太后听见这番话一年的不悦,瞪了一眼赵无铭:“什么叫做自己解决?你是不是不想让哀家在活着的时候抱孙子“。

“母后明鉴,因一人之私情而动刀兵,此事于国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“。赵无铭对着太后解释,看着她不高兴的样子心中不知怎么的居然有了些紧张。

太后完全就不理会他的那一套:“对于哀家而言,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大事,此事你不用在说了。哀家替你答应了大王,待国内局势稳定,一定要派遣大军从燕王哪里把嫣儿那丫头要回来。还别说这几年嫣儿不在哀家身边,哀家还有些不习惯“。

“儿臣谨遵母后旨意“。不等赵无铭出言,赵语立即回复,此时就连寡人也不称了。

看着两人一唱一和,赵无铭只能捏鼻子认了,等局势稳定估计汉城的大军早已南下,那时候自己在不在尚未可知,认一下又有何妨:“听从母后安排,只不过儿臣希望局势未稳定之前,母后就不要在把这件事情摆出来了“。

“哀家又岂是那不将道理之人“。听见赵无铭答应了,太后的脸上浮现出笑容,对着他反问。

见太后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赵无铭大舒一口气,连忙岔开话题:“今日在城中偶遇郜诏之时突然见到秦国大良造拜会中山相国乐池“。

“秦国大良造,难道你是说的公孙鞅?“。赵语听见这番话,不等太后出言当即对着赵无铭发问,他突然感觉到了一股压力。

赵无铭微微点头,对着赵语回复:“正是公孙鞅“。

“哀家虽然久居深宫,但也知道秦国突袭魏国正是此人的手笔,按理说他应该在河西坐镇为何会不辞劳苦跑到邯郸来“。太后本来不想讨论这个事情,但见两人的神色于是便出言询问。

赵语在心中思索,半晌之后好像想到了什么,下意识的脱口而出:“除非秦王认为公孙鞅来一次邯郸,比他坐镇河西所获得的利益更大“。

“比保住河西的利益更大?如此说来恐怕来者不善“。太后顺着赵语的话思索,对着两人出言。

赵无铭对着太后和赵语两人接着往下说:“见到公孙鞅拜会中山相国乐池,我便立即让人前去请来国尉,在酒楼之中和国尉以及郜诏商议,于是决定秘密监视。后来有亲卫来报,言公孙鞅和乐池两人前往沈川的府邸,便一路尾随。国尉推测这三者,应该达成了某种约定。故此决定等沈川送两人离去之后,就堂而皇之的站在沈川的面前,企图行打草惊蛇之计。以此为契机让大哥说服公族,尽快平定赵范。只要赵国上下一心,不管中山国和秦国有什么样的图谋都可不攻自破“。

“打草惊蛇之计?“。赵语有些没反应过来。

太后微微点头,对着两人感慨:“国尉果然是老谋深算,哀家不得不服。居然能把这不好之事,变成了一件好事“。

“秦国、中山国以及三弟,他们三者之间联合,对我们来说怎么可能是好事“。赵语显然还没有想明白,对着太后和赵无铭询问。

太后没有直接回答,反而是对着赵无铭发问:“若哀家没猜错,现在国尉应该忙碌起来了吧“。

“国尉现在已经回府,此时真在忙着收集乐池、公孙鞅以及沈川等人,出入邯郸的证据“。赵无铭见太后的反应,微微一些感慨,看来有些事情确实需要一些阅历。

赵语不解的目光更加疑惑了几分,对着太后和赵无铭发问:“出入邯郸的证据这又有何用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