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将军教训的是,末将等这就,回去收拾行装。今夜撤回国内,迎战大理“。一众将领听见家小两个字,如同一瓢冷水泼下,纷纷清醒。想起刚刚的那些私念,一个个忍不住冒出冷汗。

狄同满意的点了点头,看着一众将领纷纷起身,连忙吩咐:“昌宁、伊山两位将军,还请留步“。

昌宁、伊山听见狄同的吩咐,两忙停住脚步,疑惑的看向他。

狄同示意两人过来,有对着宦官询问:“本将不知,现在国内的战况,到底如何了。还请公公,详细解说“。

“实不相瞒,一月前大理国,以宰相周勃为主将、上官宜修、符毅为副将。点兵十五万,突袭边关。猝不及防之下,宣告失守。大将军你也知道,除了边境的守军和王都之中的两万禁军,是可堪一战的精锐。除此之外,都是一些没有上过战场的。这些兵马虽然,看起来人多。但又哪里,挡得住大理国,十五万精锐,自然是一泻千里。原襄城被围,大理的兵锋,已经距离王都,不足百里“。宦官想起,前来之上,王都的形势,意思忧愁,浮现在脸上。

狄同转身一边听,一边在地图之上笔画,突然转头,看向旁边的宦官:“襄河、他们度过,襄河了吗“。

“没有,看情景,他们好像想,和我们在襄河,打一场决战。当然也不排除,猛攻王都的可能“。宦官连忙把自己所听到的,在心中总结,对着狄同分析。

狄同陷入沉思,转身看向昌宁、伊山和宦官,语气有些低沉:“周勃此人,果然还是和当年一样,神鬼莫测。本以为当年,他已经死在战场了。可是本将却没想到,他还活着“。

“大将军难道你认识,这个明为周勃的人“。伊山微微一愣,感觉这个名字,有些陌生。

昌宁听着伊山的问话,笑着摇了摇头:“你可还记得,当初我交趾,在大将军的率领之下,趁着大理国先皇驾崩,内忧外患之时,险些一举把大理灭国“。

“当初我就是,听说过这件事情,才励志从军的“。伊山更加疑惑,难道这些有什么问题。

昌宁好像陷入回忆当初跟随狄同,意气风发兵进大理国都的场景:“想当初我们跟随大将军,几乎一夜之间,就兵进大理王都。可没想到的却是,段昭蓉率领大军出城,以弱击强。三次大战,我们三次大败。最后两国交战于边境,大理太师戚昆,秘密和我们联络。我们才得知,这背后是一个名为周勃的人,在出谋划策。使大理**队,形成哀兵之势,这才败的这么惨。于是我们联手,戚昆派人放出暗箭,把周勃射下马,从此生死不知。本以为大局已定,却没想到。周勃此人,居然在此之前,留下暗手。八千春秋卫,突然从我军背后杀来,前后夹击之下,大败而归“。

“原来大将军当初,并非败于段昭蓉这妇人之手,而是这位大理丞相周勃。只是他现在,不去攻击王都,速战速决,反倒围困原襄,这又是为何“。伊山恍然大悟,看来此人,才是正真的大敌。

狄同转身看向地图,陷入沉思,脑海之中,却在飞快的运转。突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,在次转身看向昌宁、伊山二人:“此人必有后手,我们不可不防。他想围,我就如他的愿。昌宁、伊山你二人听令“。

“末将听凭大将军吩咐“。昌宁、伊山两人猛然一震,慌忙跪倒,恭恭敬敬的听令。

狄同若有所思,在心中重重的下了一个决定:“命昌宁为主将伊山为副将,你们两人,率领十五万大军,星夜疾驰,在襄河立寨驻扎,立下防线。等本将军令到后,才可出击“。

“末将等领命,可……大将军,我等带着十五万大军,那您又打算做什么“。两人下意识的领命,之后才感觉到有些不妥,慌忙询问。

“本将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,让他周勃,尝尝昔年,他自己的招数“。狄同意味深长的一笑,随即转身。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,狠狠的指去。

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