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荷兰人太过嚣张跋扈,沙贾汗觉得英国人不错,于是同意英国在胡格利建立贸易点。

棉布纺织,是莫卧儿帝国最重要的行业,没有之一!

葡萄牙、英国和荷兰人,在胡格利港购买棉布,卖到东南亚换取胡椒,或者是购买中国商品。

而今,由于中国改进纺纱机、织布机,甚至少数还用上原始蒸汽机。棉布纺织生产效率迅速提高,成本不断下降,虽然不至于冲击印度市场,但却完全抢占了印度棉布的东南亚市场!

印度棉布,在东南亚卖不出去了。

与此同时,中国的棉纺织业,不断出现原料不足的现象。于是,葡萄牙、英国和荷兰,开始在孟加拉地区、印度东南部地区,大量采购棉花或者棉纱。他们把棉花、棉纱运到万丹和巴达维亚,再由那里的汉人商贾,装船运去江浙一带出售。

最近这两年,由于马六甲被中国占领,广东海商开始打起了印度棉花的主意。

广东海商在马六甲设立站点,先是到胡格利港购买棉花。这里的海贸生意,被荷兰和英国联手霸占(以荷兰为主,但英国有莫卧儿皇帝偏帮)。地方官员收了贿赂,拒绝跟中国商人接触,广东海商只能继续南下。

终于,在东南沿海的坦焦尔国,通过葡萄牙人牵线,来自广东的商人,成功买到第一批印度棉花。

随着中国使节团出使莫卧儿,莫卧儿皇帝也同意了中印贸易。广东商人这才成功进入胡格利港,但棉花份额依旧不大,主要是被荷兰商人给抢走了。

“棉花怎么又涨价了?”

胡格利港,一个中国商人,正在朝自己的翻译抱怨。

翻译解释说:“棉花销量紧俏,英国和荷兰也在争抢。莫卧儿商贾不愁卖,就坐地起价了,荷兰人也在因此生气。”

中国商人叫陈良锡,来自广东香山。他只负责购买印度棉花,偶尔也买棉纱,运到广州就卸货,再由别的商人转运去江浙。

陈良锡愤怒道:“就算涨价,也不能涨这么多,一下子涨了五成。等我运回国内,哪里还有赚头?”

翻译说道:“这里的商人,从来不讲信誉的,只要有便宜就往死里赚。”

反复谈判好几天,陈良锡终于买到棉花,可那个价格实在太离谱,利润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
对于高昂棉价,中国和英国商人都无法接受,但荷兰人居然表示赞同。

荷兰每年有大量船只,要从孟加拉湾前往巴达维亚。能贩运的货物本就不多,只要有些许利润,也比跑空船更好。而且,还可以打价格战,赶走在此贸易的英国人和中国人。等形成垄断之后再压价也不迟!

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,主动找到陈良锡:“陈,中国这么强大,中国商人应该去面见皇帝。请求中国皇帝出兵,把荷兰人赶出巴达维亚。那样一来,你们就可以在印度买廉价棉花,我们也可以在爪哇买到更多香料。”

陈良锡感慨:“中国皇帝陛下,日理万机,政务繁忙,哪会因为我们商人而兴兵?”

英国商人却说:“一国君主,就该为商人开拓市场。我听说,中国皇帝非常英明聪慧,他一定会帮忙赶走荷兰人的。前几年,中国和荷兰不是打了几仗吗?你们把马六甲都占领了。”

陈良锡若有所思。

带着棉花回到广州,陈良锡就去找自己的东家。他只是个跑腿的,真正的老板,不可能亲自前往印度进货。

“东家,荷兰人在胡格利港,串通莫卧儿官员和商人,对棉花和棉纱坐地起价,”陈良锡说,“荷兰人狼子野心,想要垄断棉花贸易,等把我们逼走了再压价。任其这般做法,胡格利的生意就没必要再跑了,累死累活也赚不到几个。”

东家名叫陈翀,问道:“你是什么想法?”

陈良锡说:“串联江南商贾,一起给陛下上疏。请陛下出兵,一举攻占巴达维亚。只要荷兰没了巴达维亚,荷兰人就无法立足,再也不能跟我们抢生意。”

陈翀皱眉说:“此事不好办。一是江南商贾,恐怕不愿跟我们联合上疏;二是朝廷那里,多半不会因此而出兵。”

陈良锡说道:“江南的纺织商人,经常缺棉花。特别是山东恢复以后,山东也在搞纺织工厂,山东的棉花卖到江南越来越少。我们帮着江南商贾买印度棉花,最有利的是他们,他们为何不愿帮忙呢?至于朝廷那里,且看陛下怎么做吧。”

陈翀左思右想,拍打拳头说:“那就试试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