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奈地望一眼已经被他瞅出花来的熟肉,袁江站起身,面冲端坐堂上的袁术恭敬地一施礼,然后目光在四周一扫,将在座宾客的神色尽收眼底,这才说道:“回父亲大人的话,涂高才疏学浅,哪敢在这么多淮南才子大儒的面前献丑?”

他话音刚落,就有当初在阎主簿家里见过的陶丘洪立马赞许道:“袁公子过谦了,当初我在阎主簿家可是领教过你的大才,‘绿蚁新焙酒,红泥小火炉’,这两句我至今记忆犹新,细细嚼来,自有一番滋味,实在是妙不可言。”

一旁随之前来赴宴的郑泰也是夸赞道:“陶兄说的极是,袁公子之诗才实在是高,足以令我等高山仰止啊,‘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’这两句一听就是上乘诗句,岂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想出来的?”

在座的众宾客或多或少都听过袁江所作的诗,此时再听到淮南文坛最是恃才傲物的两人,皆是齐声夸赞袁江,一时间纷纷投去敬仰的目光,那些极有眼色之人,搜肠刮肚地找出曾抄录的出自袁江之手的诗句,大肆吹捧一番。

在场的,唯有孙策一方和袁熙一方冷笑不止。

只是孙策不敢公然与袁江作对,所以倒有所收敛,而在这之前见过袁江示弱一面的袁熙,却根本不顾及其他,一边冷笑,一边讥嘲,“没想到我这个不爱读书的弟弟,倒也会作诗,哈哈,可笑!真是不知道,是有人事前帮他作好的呢,还是瞎猫碰上死耗子,只是随便说两句,便得到你们的大肆吹捧。”

此话一出,顿时引得堂内一阵热议。

亲眼见过袁江作诗的陶丘洪等人和袁术的手下,纷纷对这个出言不逊的袁老二怒目而视;而那些只是道听途说的宾客,不由地将疑惑的目光落在袁江的身上,想着这样一个刚刚弱冠的少年,是否能做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。

对于这些质疑,袁江只是淡淡地一笑,眼神中颇有几分不屑。

这一幕被袁熙看在眼里,他只当是袁江被他挤兑的无话可说,不禁有些得意,而后继续剩勇追穷寇,“江弟,你怎么不说话了,难不成真让为兄猜对了?哎呀呀,抱歉,为兄可不是故意让你下不了台的。哎,见谅,见谅。”

这话虽然说的很是平平淡淡,可是其中的嘲讽之意,任谁都能看出来,尤其是袁熙看袁江的眼神--全都是鄙夷之色。

坐在他身旁的许攸,毫不掩饰地讥嘲起袁江,“江公子,不是老夫说你,小小年纪,怎能学人沽名钓誉?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,老夫一听就知道不是你这种才疏学浅的人,能作出来的。没想到居然还被一些自诩有才学的人拿出来到处吹捧,也不知该说可笑呢,还是无知。”

许攸这几句话说的是轻描淡写、不徐不疾,可听那意思,竟是不将陶丘洪等人半分放在眼里,这可犯了禁忌。

陶丘洪第一个站出来,出言指责许攸,“许子远,你不过是个半吊子书生,也配在这里和我们一帮人指手画脚,说三道四?这袁公子作诗乃我和郑兄几人亲眼所见,还能有假不成?”

许攸一捏白须,冷笑不止,“谁知道你们是在故意造势,还是真有其事呢?再说,你们淮南士人不就是喜欢干这种招摇撞骗的勾当吗?”

许攸这句话可是彻底将淮南的才子激怒,他们纷纷出言讨伐,场面乱作一团。

“够了!”

望着堂下吵吵闹闹的一群书生,袁术愤怒的一拍桌子,瞬间将他们震慑住。他说:“瞧瞧你们面红耳赤的争辩样子,哪还像个饱读诗书之人?”

众人闻言,纷纷停止争吵,惭愧地低下头。

唯有袁熙不在意地笑笑,“叔叔,莫恼,原是侄儿的不是,我不应该将江弟的丑事揭发,对不住,实在对不住。”

袁术一听此言,怒不可遏,正要出言训斥时,却被杨弘抢先一步说道:“主公,既然熙公子和许子远不相信江公子能独自做出那样脍炙人口的诗句,您不妨让他在这里再作一首,这众目睽睽之下,可是作弊不得。”

袁术听了,满意地点点头,然后将询问的目光自袁熙、许攸、袁江三人身上一一掠过,待他们都没意见时,这才说道:“既然今日是祭灶节,江儿,不妨以此为题,作诗一首,各位以为如何?”

众人纷纷点点头,然后将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袁江身上。

袁江笑着走出席位,在堂下踱了几步,作思考状,忽然,脸上神色一变,似是想到妙句,朗声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