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楚玉未满二十,自然精神饱满,此时他跟在父亲身后亦步亦趋。

而薛仁贵身为六十一岁的老将,白发众多,皱纹深重,已是老态毕露。

李彦有些叹息,大非川之败终究给这位前半生百战百胜的战神一个巨大的挫折,无法解释高原反应,甚至把失败归结于星相,“今年岁在康午,军行逆岁,邓艾所以死于蜀,吾所以败也”。

年龄大了,气血的下滑本就不可避免,再遭到这般巨大的打击,哪怕薛仁贵仍然保持练武的习惯,并没有松懈,但状态也大不如前,三箭定天山的神威一去不复返了。

不过被贬为了五年庶民,能重新得圣人召见,薛仁贵显然难掩激动之情,大礼拜下,苍老的声音响起:“臣拜见陛下,吾皇万岁!”

李弘从龙椅上起身,走下台阶,亲自将这位老臣扶起:“薛将军免礼,请坐!”

薛仁贵赶忙道:“谢陛下!”

宫婢手捧两张毯子铺好,薛氏父子跪坐下去,回到龙椅上坐下的李弘则道:“有关高地冷瘴,薛将军是否知晓?”

薛仁贵诚恳地道:“多谢陛下为臣释去疑问,解开心结,臣望能统兵与蕃贼再分高下,一雪前耻!”

李弘笑道:“老将军快人快语,朕请你出来,亦是正有此意!”

薛仁贵第三次称谢:“谢陛下!”

李弘道:“元芳,你将如今的吐蕃局势,与薛将军讲述一遍,朕想听一听老将军的意见。”

李彦点点头,将通过孙波茹本了解的吐蕃情况,和刚刚发生的勃伦赞刃出逃事件言简意赅地讲了。

薛楚玉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为父平反的事情,这才知道勃伦赞刃居然逃了,还挟持了武氏子,夺了周国公的鱼符,不禁露出诧异之色。

薛仁贵自始至终平静听着,突然问道:“内卫重立后,对于吐蕃国内的那伙谍细,可有压制?”

李彦道:“吐蕃原本有暗卫,但由于它是一个制度落后的国家,本来就承担不起专门的谍报组织,如今已被赞普所收,招为西城禁卫,谍报能力大降,这也是吐谷浑能够顺利复国的原因所在。”

薛仁贵又问:“此次勃伦赞刃逃脱,是否有吐蕃谍细的参与?”

李彦道:“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,应是勃伦赞刃临时起意。”

薛仁贵道:“如此说来,若是勃伦赞刃成功逃回吐蕃,他对于我大唐的了解,将成为吐蕃君臣的宝贵情报来源?”

李彦其实已经考虑过这点,微微点头道:“不错!”

薛仁贵看向李弘:“陛下,依老臣之见,勃伦赞刃若真能逃回吐蕃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!”

李弘微微皱眉:“老将军之意……”

薛仁贵道:“有了对冷瘴的准备,如若再发生大非川那般正面对决,老臣有万全把握战而胜之,但吐蕃钦陵乃知兵之人,若是一味收缩防守,我唐军一旦深入国境,粮道补给不济,也难免有败军之危,想要战而灭之,需吐蕃主动出兵!”

李弘奇道:“那勃伦赞刃回到吐蕃,就能令吐蕃主动出兵么?”

薛仁贵抚须笑道:“此人是钦陵的亲弟,身份地位本就不同于一般将领,若是他逃回吐蕃,噶尔家族势必欣然。”

“途中若再有内卫引导,展现关中疲敝,陇右动荡,吐谷浑复国有名无实,吐蕃上下难免生出轻视。”

“老臣对于羌民部落是有了解的,每当他们产生难以解决的分歧时,外出劫掠是最佳选择,吐蕃一旦认为我大唐空虚,有可趁之机,引蛇出洞之策就成了。”

“若能战败蕃军,灭其精锐,挫其勇武,则苏毗可复,大局可定矣!”

听着薛仁贵的诱敌战术,李弘目露思索,李彦心中颇为钦佩。

这法子他也想过,却没准备使用。

不是此法不可行,而是他准备从茶入手,进一步加剧吐蕃国内的阶层分裂,勃伦赞刃逃脱属于意外事件,不在原定计划之中,不值得分神大费周章。

相比起来,薛仁贵被贬为庶民已经五年了,哪怕能从儿子薛楚玉处得到一些情报,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,就能提取出重要信息,做出可行性的计划,实在难能可贵。

胜算于庙堂之上,决胜于千里之外,薛仁贵的战神之名,绝不是一味在沙场上冲杀得来,这位同样是文武双全,在灭了高丽后,还为安东都护,留守平壤,期间抚恤孤老,提拔才干,令高丽遗民“欣然慕化”。

李弘性情沉稳,虽然有些心动,却也没有贸然决定:“薛老将军之言,朕已明了,当招裴尚书、安将军等将前来,博采众长,再定决策。”

薛仁贵不惊反喜:“陛下圣明!”

不过他老成持重,先提前说好:“此乃老臣浅见,战局之中千变万化,也许我们如今所言时,那蕃贼已被内卫所拿,甚或途中遇险而亡,那一切自是休提,还有那位武氏子,亦是意外变数,不好处理,不知太后那边……”

李弘眉头一动,嘴角微微扬起:“得老将军提醒,朕倒是忘了,是该向太后好好呈报此事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