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姬心中一沉,看着他,“出了何事?”

只见那寺人面色恐惧,道,“今晨后,司败府的人就到了宫中,将我等随从一一问话,清查那日何人曾从江边离开。郑姬,那事只怕瞒不住!”

“司败府?”郑姬微微皱眉,“何人来查?”

“似乎叫仓什么,是个郎中。”

郑姬目光定了定。

她想起昨日在延年宫外遇到的那个郎中,事后,她曾派人去查问,得到了他的名字,仓谡……

那寺人还要说,郑姬忽而低低打断,“住口!”

寺人唬了一下,忙闭嘴。

郑姬暗自深吸口气,看着他,恢复和色。

“他们什么也不知晓,吓你罢了。”她说,“你只道不知,一旦松口,你我皆死罪,知晓么?”

她的声音淡淡,却似藏着威慑和底气。

那寺人望着她,神色不定,少顷,连忙点头。

“回去吧。”郑姬和缓道,说罢,转身离开。

“那寺人何事?怎惊惊惶惶。”穆夫人见她才过来,望了望。

“无事,殿里入了长虫罢了。”郑姬微笑,看了身旁的侍婢一眼,轻轻将穆夫人搀着,朝大社的正门而去。

寺人望着郑姬离开,心中忐忑不安,却知晓留在此处不是办法,只得离开。

他心底愁苦,又是害怕又是懊悔。悔自己不该贪图郑姬的财物,为她通风报信,以致于招来这般祸患。可是如今已无路可退,他心里想着郑姬方才的话,知道自己也只能瞒下去,否则便是杀身之祸。

正低头走着,忽然,他听到有人在唤他,回头,却见是郑姬的侍婢。

“主人方才有些话未说清,令我来告知你。”侍婢道。

寺人讶然:“甚话?”

侍婢却瞅瞅四周,低声道,“此处非言语之所。”说罢,看他一眼,朝人群外边走去。

寺人不敢怠慢,连忙跟上。

国人都拥着往大社去看热闹,大社边上的树林茂密,走十几步,已经安静许多。

寺人不敢走远,忙让侍婢停下,“有甚话快说,大王那边若寻不到我,更是麻烦!”

侍婢颔首,站在一棵树后,道:“此话紧要,你近前些。”

寺人忙凑过去,侍婢作势要与他密语,待他凑前,脸上忽而杀气浮现。寺人瞅见她袖子闪过寒光,已知不妙,却来不及躲开!

正在此时,突然“嗖”一声破空之声,一支利箭贯穿了侍婢的手!

利刃脱手落在地上,侍婢捂着手,蜷在地上痛呼不已!

寺人面色煞白,软在地上,忙惊惶无措地退开两丈。

不远处,几名吏人亦是目瞪口呆,看向仓谡,有些不可置信。

“都带回去,尤其是那侍婢,莫让她死了。”仓谡淡淡道,将手中的大弓交给吏人,转身朝大社匆匆而去。

*****

阡陌第一次来大社。她记得以前在爷爷的资料上看过,这个时代的人对各种祭祀场所很是重视,分类也很讲究,社、庙、祠、坛等等,功用不一。那些名目太繁多,阡陌看看,水过鸭背一般记不住,到了这里,方才重新认识。

郢都的大社,是楚武王迁都时所立,历代经营,颇有规模。楚人喜欢高台和巍峨的宫殿,虽然那几丈高的土台,在阡陌眼里也并没有多高,但在这个时代,已经是人力所及的雄伟之作。台上有殿宇,立柱高高擎起殿顶,正中,一根巨木耸立,看着颇有些古旧沧桑之貌,便是社主。

楚王见她目光好奇,得意不已。说这台基是取楚国的四方之土堆成的,光从各地运图到此地,夯筑台基,就耗费了半年之久。而那社主所用的巨木,传说是先祖季连所留下,有它护佑,可保患害不侵。

阡陌看他言之凿凿的样子,虽然觉得事实未必如此,却微笑听着,并不多言。

楚王这个人,阡陌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很能够了解他,但有时,又觉得还不够。他平日言行做派,皆以务实为上,可是在某些时候,他又是一个颇有浪漫情怀的人。

比如,他会天然地相信他的家族来自于传说中的高阳氏,身上淌着神的血,有上天的庇佑,尽管这事久远到超出了文字的历史,而他连一份能用作证明家谱都拿不出来。

但是,他又并不会迷信老天真的能罩住小命,跟人征战厮杀,该追打的时候他会追打,该逃跑的时候他也会逃跑;也不会全然相信楚国能靠着这根了不起的古木安然无恙,他疏浚河道对付水患,打开仓廪赈济国人,别人来犯,他就披甲亲征。

阡陌曾经跟他讨论过这种哲学层面的问题。她说,既然神能够做的事,其实都是人在做,那么花费这么许多人力物力去敬神,价值何在?

楚王想了想,不以为然。

“我从不求神能助我多少,我祀奉祭拜,不过是求他莫与我扰乱。”

“如何算是扰乱?”阡陌问。

“多了。灾荒,战祸等等,皆不可测。”说罢,他看着阡陌,唇角勾勾,“再如妇人失踪不见,或是生出个不肖子……”

他的手总是不安分,阡陌窘然,忙将它们按住。

但他的话,阡陌却思索良久。

楚国的历史,她大致知晓。相对于其他的诸侯国来说,楚国起步的时间晚,却算得幸运。在礼崩乐坏的时代,它抓住机缘,不断地兼并扩张,最终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国。但再辉煌的成就,也抵不过历史的脚步,它终有一天会在纷杂的争端中疲惫不支,灰飞烟灭。

“侣。”她小心地问,“你真觉得,你苦心经营的所有,可延绵万世么?”

楚王看看她,却是一笑,目光深远,“太久远我管不得,我能管好的,只有此生。”